“張嘎小組的牛欄怎么是空的?”“56頭扶貧牛去哪兒了?”日前,面對縣紀委監委檢查組的突然到訪,隴川縣勐約鄉瓦幕村掛村領導、駐村工作隊長、村委會干部們有些緊張。
“鄉里工作任務重,且紛繁復雜,實在沒有時間關注?!?/p>
“可能剛出售完,還沒來得及補欄?!?/p>
“這個養牛場太遠,路又難走,平時來得少?!?/p>
……
幾位干部面面相覷,竟無一人能講出個所以然。
“56頭扶貧?!灰矶w’了?”該縣紀委監委隨即組織調查組,圍繞這一線索進行走訪,真相很快浮出水面。
2016年,瓦幕村張嘎小組被列入省級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,項目批復后下達資金28萬元,用于發展黃牛養殖。張嘎小組召開村民代表會議,決定用28萬元購買56頭黃牛,由本村黨員尚勒門承包集中養殖。
“尚勒門養殖有經驗,也有實力,交給他養殖,群眾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?!贝蠹叶急硎举澩?。
按照合同約定,養殖期三年一簽,尚勒門每年需向張嘎小組繳納承包費8400元,作為農戶分紅。同時,要求黃牛出欄必須及時補欄,牛的數量不能變,確保項目下一輪繼續正常滾動發展,保證農戶持續受益。
2016年4月,56頭黃牛交由尚勒門。至此,項目正式落地實施。
2017年,尚勒門依照合同養殖黃牛,并向小組集體上繳了第一年的養殖承包費8400元。
2018年,尚勒門陸續私自出售黃牛,到10月份,56頭黃牛已被出售一空。
2019年4月,養殖期限屆滿,尚勒門均未補欄,還拖欠兩年承包費共計16800元,造成扶貧項目資金損失。
“我對扶貧項目動起了‘歪腦筋’,辜負了群眾的信任,也損害了群眾利益,我愿意接受組織處理?!泵鎸φ{查人員詢問,尚勒門后悔不已。
好端端的扶貧政策,為什么“走了樣”?不難看出,不僅僅是因為尚勒門為了一己之私,動了“歪腦筋”,其中主要原因是作為監管的鄉村干部沒把群眾利益真正放在心上,懶政怠政,把扶貧項目僅當作任務應付,一發了事,層層當“甩手掌柜”,對出售扶貧牛長期未補欄、未支付承包費的狀況均不知情。
扶貧牛的“不翼而飛”,其背后是責任“放了?!薄W罱K,縣紀委監委給予尚勒門留黨察看一年處分;掛村領導副鄉長董詩毅履行“兩個責任”不力,工作失責、監督缺位,受到黨內警告、政務記過處分;瓦幕村黨總支書記董成堵、村委會主任孫勒成、副主任刀臘苗工作執行不力、把關不嚴受到免職處分。同時,對勐約鄉鄉長丁勒堵和縣發改局駐村第一書記刀勒用批評教育談話。
案結了,人處理了,“不翼而飛”的扶貧牛怎么辦?縣紀委監委及時責成勐約鄉追回該案扶貧損失,要求尚勒門補齊欄和繳納承包費……
“扶貧‘不走心’,當心吃‘紅牌’?!笨h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下一步將繼續深化脫貧攻堅專項治理,堅決斬斷伸向扶貧資金、扶貧項目的‘黑手’,嚴查不擔當不作為,以鐵的紀律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?!保钫凉?nbsp; 羅秋菊)